去年全国省级地勘基金提交矿产地114处
下一步将在提供勘查区块、加大战略性矿种投入等方面发力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通讯员 穆超 唐珏
2023年,全国省级地勘基金总投入38.74亿元,提交矿产地114处。近日,自然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编发的《全国地质勘查基金情况通报(2024)》(以下简称《通报》)显示,全国地勘基金投入有所增加,找矿成果较为显著。
《通报》显示,全国地勘基金投入呈现逐步回升态势。2023年全国省级地勘基金总投入38.74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5.05亿元,其中矿产勘查投入25.95亿元,较2022年增加3.9亿元,同比增加17.7%。全国省级地勘基金矿产勘查投入占全国矿产勘查总投入的22.1%和全国财政矿产勘查投入的41.4%,是财政资金投入矿产资源风险勘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2023年,全国省级地勘基金总体投入和矿产勘查投入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通报》指出,地勘基金找矿成果较为显著。截至2023年底,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累计实施矿产勘查项目10576个,取得矿产地2280个。
《通报》显示,2023年,省级地勘基金共处置项目成果65宗,探矿权出让收益771.37亿元,创出历年来探矿权出让收益新高。截至2023年底,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累计处置项目成果673宗,探矿权出让收益1776.58亿元,相较总投入813.28亿元,投资盈余大幅增长。处置项目成果占已发现矿产地的30%,地勘基金成果处置仍有很大空间。
《通报》建议,为推动全国地勘基金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拓宽社会资本的投资渠道。鼓励各省积极探索地勘基金的多元化、市场化发展路径,开辟地勘基金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渠道,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资源安全保障,为地质勘查基金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要紧紧围绕加强国家资源安全保障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提供勘查区块、加大战略性矿种投入、开展矿产地储备、加强地质科学研究与找矿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和推行绿色勘查等方面充分发挥基金作用,全面服务和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助力实现重大突破。要聚焦国家资源安全与紧缺矿产,优先支持清洁能源、新能源、“三稀”及战略性新兴矿产,同时加大基础性地质调查与科研投入,推动高质量转型与科技创新,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