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劈波斩浪向深蓝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4-11-22

  劈波斩浪向深蓝

  ——记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中心船舶大队

  ◎  庞博 王刚

  “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列装后的首个作业航次不久前完成,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中心船舶大队与调查船并肩出行的第一个航次。

  25天,纵横南海海域2118海里,他们完成了多项数据采集工作,创造了属于海口中心的多个第一次。谈到首航,船员们仍旧难掩激动。水手长李敏说:“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

  应运而生

  2020年9月,海口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由陆转海,打造一支出色的船舶运维团队成为海口中心业务转型的应有之义与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海口中心船舶大队应运而生。

  在组建之初,海口中心采取组织安排为主、兼顾个人意愿的原则,从原有队伍中抽调人手组建了最初的船舶大队。李敏也是在此时从一名陆域地质勘探人员转为船舶大队的一员。作为海口中心业务方向调整的重要举措,船舶大队的成立可以说是海口中心转制的一大标志。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入船舶大队理应是大家竞相追逐的荣誉,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形却略显惨淡。

  “刚成立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分到这边。”谈到船舶大队成立之初的情况,李敏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许多人并没有十足把握在短期内实现有力突破。

  在2021年的工作汇报中,船舶大队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也进行了严厉的自我批评:缺乏高级船员,现有人员转型积极性不高等是被重点指出的问题,这也成为后续工作的指引。在尚未具备海洋作业条件的日子里,“蛰伏”成为对船舶大队状态最贴切的形容。而属于他们的机会,终于在2021年的11月如约而至,仿若漫漫夜航后日出的海面。

  双翼齐飞

  船舶总吨1311,满载排水量1713吨,总长63.5米……这就是“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是海口中心首艘,也是我国首艘定位于海岛(礁)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的新型多功能科学调查船,于2024年5月列装。

  当时间倒退回1400多天前,这艘还未被核准命名的调查船此时才刚刚立项,船体也还随着越来越高涨的未来期许和一轮又一轮的论证会议,一次次在设计图纸上被重构。在当时,关于“她”唯一确定的只有海口中心上下如一的信念:必须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海洋地质调查船。

  经过长达一年的反复修改与专家论证,船舶设计与建造方案正式敲定。当喜讯传来,船舶大队在高兴之余却也颇感焦虑。在船舶设计方案的一遍遍调整过程中,成员们愈发意识到现有人员结构的不足。

  到底该怎么运营好这艘被寄予厚望的调查船呢?

  2021年11月,船舶大队的高级船员招聘计划正式启动,新一轮的人员补充与队伍建设开始了。现“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船长司蒙,就是此时加入船舶大队的。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到造船厂带领成员参与到调查船的监造工作中。有着十几年船长任职经验的他,大船接新、舾装、拆解维修,对他而言已是寻常事。饶是如此,当他在造船厂亲眼见证未来将由自己指挥的调查船从一块块钢板逐渐成形为千吨重舰,也不免十分感慨。

  在18个月的船舶建造周期里,船舶大队轮流派出人员前往造船厂、设备制造厂进行监造,并先后对主机动力装置、定位系统、发电机组、全回转舵桨装置、艏部等重要船舶组件和设备进行监造验收。这也是李敏感慨“这么快”的一个原因。

  作为甲方,如此大规模、长时间地跟踪介入船舶的建造实不多见。给与这种“特殊待遇”,既是船舶大队以高质量完成这一任务的决心所在,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棋先一着。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使得成员们对于船舶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日俱增,成员们的积极性也日渐提高。2022年,船舶大队全体人员考取船员证书,创下了全员一次性通过考试的佳绩。同时,这也在船舶大队内点燃了深入钻研的热情,彻底改变了过去部分职工存在畏难情绪的问题。在这一年里,船舶大队在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巨大进步,新增高级船员及考取船员相关资格人数达38人,申请船舶相关专利4项,其中26名自主培养的(支持级)船员全部获得值班证书。在2024年8月举行的全国第十三届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上,由船舶大队与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事学院共同设计和制造的无人机调查船获得全国二等奖。这意味着海口中心船舶运维团队在技术层面逐渐走向了成熟。

  2024年5月24日,“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完成列装下水,首次泊入母港海口,出海作业进入倒计时阶段。随后船舶大队以周为单位加紧组织专项作业训练,并会同其他业务科室进行船上探测设备调试,最终于7月25日在琼州海峡完成了船装结合海试。

  船舶装备齐整,船队蓄势待发,即将扬帆启航。

  成功首航

  2024年8月3日,“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开启了列装后的首个作业航次。其间航行了2118海里,完成多波束、单道地震、海洋重力、海洋磁力同步测量1675公里,实现了重、磁、震、声多手段联合海上作业。

  也许有人认为,驾驶这样一艘先进的调查船航行,就好似孙悟空一般,“径至汪洋大海。按筋斗,捻了避水诀”就能“分开波浪”,畅行无阻。事实上,海上航行并非易事。

  早在2022年,船舶大队就未雨绸缪,积极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合作,累计安排职工上船实习22人次,总计时间超过60个月。在一次次的练习中,船员们慢慢摸熟了海洋的脾气。在心理方面,船舶大队也早有关注,从实训阶段就积极组织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人员调整心态,邀请经验丰富的老船员分享经验,传授应对远洋生活的技巧。在航行过程中,船舶大队党支部时刻监控船员的动态,同时积极组织开展运动会、包饺子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极大缓解了因长期远洋作业产生的潜在紧张、焦虑情绪。

  “出海不是儿戏,注重安全才能更好地作业。”船长司蒙这样说道。在他的带领下,从试航阶段开始,船舶大队就定期举行各类安全培训。在七洲列岛区域,结合海上条件,调查船还进行了一次涵盖多种场景的海上实地综合性演习。

  2024年9月6日,台风“摩羯”侵袭海南。得益于前期多次安全培训和演习,“海洋地质二十六号”调查船船队迅速响应,按照紧急预案展开相应工作,并根据台风动态灵活更换防台水域、调整防台措施,以18名船员安全返回、船上主要设施无受损的优良表现通过了这场大自然的严峻考验。而这次经历似乎也是在宣告:1400天,船舶大队上下求索,最终在风雨之中实现“闲庭信步”。

  在1400个日夜里,船舶大队一路拜师学艺,勤学苦练,肩扛重任而不退,行涉千里而更发。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自当立志更逐千层浪。2025年,是海口中心形成核心业务能力、建成海洋地质调查尖兵的规划之年。期待这支年轻的队伍,如浪花般奔涌大海,穿梭在蔚蓝的海面上。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