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命之源——淡水透镜体
◎ 王博文
在广阔无垠的海洋中,岛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蓝色海面之上。在这些岛礁之下,隐藏着一种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淡水透镜体。它们如宝石般闪耀,为岛礁上的众多生物提供了生命之水。
淡水透镜体形成示意图
认识淡水透镜体
淡水透镜体是一种形状如同透镜的地下淡水体,通常覆盖在咸水层之上,因咸淡水的密度差异而自然形成。淡水透镜体中央厚、边缘薄,形状宛如透镜,因此得名。这种特殊的地下水资源在珊瑚岛礁地区尤为常见,是这些岛礁上最宝贵的淡水资源之一。
淡水透镜体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和水文循环等自然因素密切相关。首先,珊瑚岛礁的形成过程为淡水透镜体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珊瑚岛礁由珊瑚虫分泌的钙质骨骼在海底长期堆积而成,形成了一个低渗透性的地层。当降雨深入地下,这些雨水被储存在低渗透性地层之上,与海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由于淡水密度小于海水,这些淡水会逐渐向上漂浮,最终在咸水层之上形成一个稳定的淡水透镜体。
水文循环也是淡水透镜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充沛的降雨为淡水透镜体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当降雨渗入地下,一部分水分通过岩石裂隙和土壤孔隙下渗,形成地下水。这些地下水在向下流动过程中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形成含有一定矿物质的淡水。当这些淡水遇到低渗透性地层时,它们被储存在地层上方,与海水形成淡水透镜体。
根据淡水透镜体的形成机制和分布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和内陆淡水透镜体。这里主要介绍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它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珊瑚岛礁地区,这些岛礁通常没有可供饮用的地表淡水,淡水透镜体成为唯一可靠的淡水资源。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的特点是厚度较薄,一般只有几米到十几米不等,但在特定地质条件下,也可以形成厚度达数百米的巨型淡水透镜体。它们通常位于珊瑚岛礁的顶部或中央,通过珊瑚灰岩的孔隙溶洞与海水相连通。
淡水透镜体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珊瑚岛礁地区,以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的珊瑚岛礁最为典型。我国淡水透镜体广泛分布于沿海地区和内陆干旱地区,其中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珊瑚岛礁地区拥有丰富的淡水透镜体。这些淡水透镜体为岛礁上的居民提供了宝贵的淡水资源,对于维护岛礁的生态平衡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淡水透镜体的重要性
淡水透镜体作为一种独特的地下淡水资源,对于我国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淡水透镜体是解决海岛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海岛地区通常缺乏可供饮用的地表淡水,而海水淡化成本高昂且能耗巨大,淡水透镜体成为最为可靠的淡水资源之一。通过合理开采和利用淡水透镜体资源,可以有效解决海岛地区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淡水透镜体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当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在维持地下水位稳定、防止海水倒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淡水透镜体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开采利用有助于减轻对地表水资源的依赖,降低因水资源短缺引发的一些问题,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淡水透镜体具象图
淡水透镜体的保护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淡水透镜体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些地区,降雨量减少导致淡水透镜体的补给量下降,储量减少;在降雨充沛的地区,过量降雨可能导致大量污染物下渗,致使水质恶化。此外,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也可能导致淡水透镜体的水位下降,甚至引发海水入侵。农业和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也可能污染淡水透镜体,降低水质。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这些宝贵的淡水资源,确保淡水透镜体的可持续利用。
一是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了解气候变化对淡水透镜体的影响机制,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岛礁降水、气温等会发生哪些变化,会如何影响淡水透镜体的淡水聚集等。
二是优化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分配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比如对于我国南海珊瑚岛礁淡水透镜体,在5-11月雨季可适量增加淡水透镜体的开采,做好储存工作,其他降雨明显较少的月份,则严格把控资源开采量。
三是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防止农业、工业污染物随意排放对淡水透镜体产生污染。
随着科技进步和研究深入,我们或许能够发现更高效、环保的方法来开采、利用淡水透镜体资源,为其保护和管理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手段。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口海洋地质调查中心;本文配图均由作者提供。)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