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铁矿矿坑充填系统投入运行
大孤山铁矿矿坑充填系统投入运行
采用尾砂制备胶凝充填材料,对垂深400米、体积2.92亿立方米的露天采坑进行充填
◎ 本报记者 刘晓慧
随着第一批矿浆被排入大孤山铁矿负426米的矿坑,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生态修复工程矿坑充填系统近日正式投入运行。
鞍钢矿业大孤山铁矿开采始于1916年,是新中国第一座恢复生产的大型深凹露天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其矿区形成了垂深约400米、体积2.92亿立方米的深凹采坑,被称为亚洲最深露天铁矿。
据介绍,该项目为鞍钢矿业“三个一批”重点项目,由管道输送和生态修复两部分组成。2023年12月30日,管道输送工程铺设施工启动,建成后年输送尾矿量2800万吨,输送距离为14.6公里。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包括尾矿分矿系统、料浆制备系统、料浆输送系统、露天坑排水系统及其他公辅专业配套系统。
此前,大孤山铁矿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了先进的生态修复设备设施。这些设备设施包括充填系统、水土保持设施等。同时,该矿持续加大对新型充填材料、充填工艺、植被恢复技术等的研发投入,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和质量。
据了解,按照规划,大孤山铁矿将加强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采用球团厂尾砂和东部矿区再选后的尾砂作为原料,制备胶凝充填料浆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减少尾矿库用地,为鞍钢矿业持续稳产增产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露采坑采用尾砂固化回填后,将有效降低边坡高度,阻断露天坑与地下的水力通道,消除了露天坑垮塌造成的突水风险,有利于地下采矿安全,为未来大矿转为井下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后,大孤山铁矿将逐步形成172公顷的农林用地,有效提高土壤固碳量和植被固碳量,进一步重建矿区的生态系统,为后续生态修复创造有力条件。同时,该矿生态修复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为铁矿行业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共赢发展良好的局面。
评论
已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