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规程》发布
《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规程》发布
为全国首个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双控监测标准
◎ 本报记者 刘艾瑛 通讯员 王慧敏 陈林
近日,《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点建设规程》(T/ZMA001—2024)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这不仅是浙江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一项重大创新成果,而且是全国第一个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双控监测标准。
浙江省地质院牵头起草了该标准,系统总结了浙江省自2004年以来在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借鉴其他省份优秀做法,吸收国内外前沿监测技术手段的基础上形成的。该标准涵盖了从监测选点、设计、设备选型、安装维护、数据通信、预警处置到成果提交的全流程,对地质灾害监测各关键环节的技术指标、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进行了全面规范。该标准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提供了更加专业、系统的规范,有助于提高监测水平,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是全国第一个关于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双控的监测标准,将地质灾害防治从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防,实现了从隐患排查到风险防控的转变,有助于提高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据悉,长期以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主要集中在隐患点监测,对风险防范区的监测相对滞后。该标准的发布,填补了浙江省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监测空白,为风险防范区的监测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标准在监测技术、预警系统、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了创新,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标志着浙江省地质灾害监测工作进入新阶段。该标准不仅有助于推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技术进步,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事业注入新活力,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注度,增强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良好氛围。
该标准的发布,是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我国地质灾害风险区监测提供了浙江样板。
评论
已有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