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功勋碑的光芒为何如此耀眼?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11

  山西地勘局二一四地质队七十余年薪火相传,推进地质文化传承发展—

  功勋碑的光芒为何如此耀眼?

  ◎  郭垣宾

  在中条山麓涑水河畔,有这样一支为国找矿寻宝的功勋队伍——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四地质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一四地质队”)。71年来,一代代二一四地质人薪火相传,他们坚守着“地质报国”的赤子之心,以“三光荣”传统,忠诚担当、爱国奉献,为国找寻到丰富的铜矿资源,他们奋斗的故事和不朽的精神化作功勋纪念碑上最耀眼的光芒。

  “功勋碑的碑底座以上高12.3米,碑正面碑文‘开发地下宝藏造福人民’……”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二一四地质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二一四地质队”)退休老党员日前向新入职职工讲述着功勋纪念碑的由来及地质工作者前辈的卓越贡献,这已经成为该队入职职工的必修课。

  1953年,二一四地质队从垣曲县皋落的小庙里一路走来,踏遍中条山的沟沟岭岭,践行献身地质事业,找矿立功的使命与担当,揭开了中条山矿藏的千年奥秘。

  长期以来,二一四地质队以党建引领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促党建,推动党建和文化建设相融合,开展“一支部一特色”活动。2023年,该队入选山西省地质勘查局主题教育正面典型案例,并列入省级主题教育先进成果。

  走进二一四地质队,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文化氛围浓厚,近百米的文化墙映入眼帘,其上“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字迹遒劲有力,时刻提醒每一个职工发扬优良传统,为国找矿立功。办公大楼内每个楼层均有不同主题的文化墙,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地质工作的特殊性,很多职工常年在野外工作,为方便他们读书学习,二一四地质队设立了流动书箱,定期更新书籍;成立青年文学社、书画协会、摄影协会等,定期组织创作交流。此外,该队还在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先后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建队六十五周年文艺汇演”等,进一步推进了地质文化自信自强。

  自2017年以来,二一四地质队以支撑政府服务社会为己任,自觉履行公益职责,在每年“世界地球日”深入当地中小学开展地质科普进校园活动,激发学生们对地质科学的兴趣,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进一步增强公众对地质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山西省康杰中学和运城中学分别授予二一四地质队“拔尖创新人才共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按照“一间小房子,讲好大故事”思路,二一四地质队与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共建中条盐池地质馆,展示了中条山和盐湖的自然禀赋,向公众普及地质知识,讲好了地质故事,深度宣传和传播了地质文化,市县领导多次参观地质馆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还利用新媒体开展地质科普活动,在抖音号累计推出科普视频300余期,内容涵盖矿化石标本、地灾防治、生态修复、地方奇石、地质遗迹等。其中,《运城盐湖的地质演化》作品在中国地质调查局举办的“保护地球精彩地质科普”科普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山西省科普微视频大赛中,《运城地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作品荣获省科协十佳科普奖;连续两年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宣传专项资金奖励;连续两届获得运城市科普大赛“科普传播之星”,多个作品获得一、二等奖。

  该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宣传模式,调动鼓励引导技术人员传播科学思想,普及地质科学知识,不仅锻炼和提升了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更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地质工作的了解。

  二一四地质队重视宣传工作对企业文化的牵引和地质文化的传播作用,发掘宣传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讲好地质故事,传播地质声音,营造实干担当的价值导向。由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牵头组织拍摄的纪录片《中条山上》全方位多视角宣传二一四地质队地质找矿成果及先进事迹;山西卫视春节期间播放专题片《新春走基层——二一四地质队:千难万险中的“寻宝人”》,对二一四地质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在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中实施的重点项目进行了深度报道;近年来,涌现出一批荣获“全省最美自然资源人”“山西好人”“省直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的干部职工。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二一四地质队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动新时代地质文化建设,奋力开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