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将资源“吃干榨净”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19

  将资源“吃干榨净”

  ——山东阳城煤电构建绿色产业闭环见闻

  ◎ 本报记者 张继勇 通讯员 张凯

  在鲁西南广袤的平原大地上,有一家能源企业在发展中紧跟时代步伐,从井上低价煤发电到井下煤矸石充填,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就是山东省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阳城煤电。

  阳城煤电成立于2007年,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地方煤电联产企业,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该公司每年生产煤炭190多万吨,输送电力8亿多千瓦时,供暖面积达700多万平方米。

  记者来到阳城煤电发电厂,两台发电机组马力全开,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集控大厅内,12块无缝衔接的智慧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将每台设备的运行状态清晰呈现。工作人员坐在电脑旁,就能远程监控、操控各种阀门及设备,偌大的电厂内人员稀少,实现了特殊环境下“少人则安,无人更安”的智能生产目标。

  阳城煤电为当地最大的能源煤矿企业,家喻户晓,但它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积极践行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努力破解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难题。

  近年来,阳城煤电积极探索绿色开采、矸石不升井、洗选提效等绿色生产工艺。通过减小矸石提升量,提升煤电联营优势和经济效益;开展洗煤去煤泥化和重介工艺改造;建立井下TDS智能选矸和配套充填系统,利用井下选矸、洗煤厂洗矸、电厂粉煤灰、炉渣等副产品制备成胶结料浆,真正实现资源的“吃干榨净”,从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除了在生产环节实现绿色智能升级,阳城煤电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也成绩斐然。电厂如同一个不挑食的“大胃王”,曾经被视为废弃物的煤矸石、低介煤,在阳城煤电的电厂里找到了用武之地。

  阳城煤电电厂运行负责人郭宗鲁介绍说,这两台机组每天可以消耗500吨低阶煤,让这些原本无人问津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不仅如此,发电后遗留下来的粉煤灰、炉渣也成了当地的抢手资源。阳城煤电与多家建材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定期有建材公司前来回收。这些废弃物经过特殊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为新的建材产品,在城市建设、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起了完整的绿色产业闭环。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背景下,阳城煤电正迎着春风,向阳而行。它以绿色转型为基,以智能升级为翼,以循环发展为脉,不仅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光和热,也为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