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成果快讯 | 我国生物标志物与健康研究取得多项成果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2-26

  《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近日公布了“人群健康生物标志物及其单体同位素分析技术”取得的主要成果。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对大众健康的监护和监督力度不断加强,相关科研基金投入持续增加。这促使科研人员借助先进的技术和手段,研究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以更好地改善人类健康服务。目前,我国生物标志物与健康的研究集中表现在3个方面。

  一是与人体健康相关的有机污染物。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团队基于有机污染物分析的新需求,系统开展了分析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首先,基于在线固相萃取-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水、土中痕量抗生素、激素、农药和多环芳烃衍生物自动化分析的系列关键技术,为新型有机污染物自动化、减量化分析提供了新思路;其次,针对茶叶和鱼肉中农药及全氟化合物,建立了改进QuECHERS净化-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新方法,有效提高样品净化效率。此外,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水、土样品中短链氯化石蜡和潜在污染物的高效筛查与定量分析方法。

  二是化学衍生物。异生物质进入生物体后会经历一系列生物转化过程,如PAHs经过代谢过程,可以被还原或水解成羟基代谢物,如尿中1-羟基芘(1-OHPy)、1-羟基萘(1- OHN)和2-羟基萘(2-OHN),这些有机化合物浓度高、易测定,是研究PAHs暴露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塑化剂的主要成分邻苯二甲酸酯,进入生物体后,酯键迅速水解转变为邻苯二甲酸单酯,或者烷基侧链进一步转化为更亲水的氧化产物。利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上述有机物质的分析。此外,砷、镉等进入生物体后,形态不同,毒性也大相径庭,高效液相色谱法-高频等离子体质谱法可以对生物样品中不同形态砷、镉的含量进行分析。仅凭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含量无法反映污染物对生物的效应。研究在不同污染物作用下生物体内各种衍生物指标的变化,可以揭示环境样品和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反映污染物的毒性,用于环境健康的风险性评价。

  三是生物标志物在溯源中的应用。食品安全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的产地溯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实施产地保护,保护地区名牌,保护特色产品,确保公平竞争,并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能有效防止食源性病原菌的扩散,召回产品。由于植物或动物的品种、生长环境、饲养方式的不同,有机质组成和质地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有机组分均可作为生物标志物,其差异为溯源提供了可能。同位素指纹分析、近红外光谱指纹分析等是用于食品产地溯源的有效技术。在食品产地溯源中,常用的同位素指纹分析指标包括氢(H)、氧(O)、碳(C)、氮(N)、硫(S)、硼(B)、锶(Sr)和铅(Pb)同位素。不同的同位素组成受气候、地形、土壤及生物代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其变化规律有很大差异。氢(H)、氧(O)是水分子的组成部分,它们是示踪生物体生长环境水循环最理想的同位素。植物中的碳同位素组成与植物的光合碳代谢途径有关,还受外界环境因子如温度、降水、压力、光照、大气压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土壤中的氮(N)、硫(S)等的硫同位素组成,不但与地质环境、降雨等因素有关,而且受施肥等农业生产条件的影响,能提供植物的地域来源信息。目前,同位素分析方法较为成熟。实验测试中心团队针对以上稳定同 位素分析建立了系列技术方法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氢(H)、氧(O)、碳(C)、氮(N)、硫(S)同位素可以利用气体同位素质谱分析,硼(B)、锶(Sr)和铅(Pb)等可以利用高分辨等离子体色谱法分析。植物或动物的有机质组成和质地结构的近红外光谱存在差异,在植源性食品、肉类食品的品种、产地的判别和药品质量等级的判定上应用非常广泛。近红外光位于可见光与中红外光之间的一段谱区,反映的是分子的振动频谱,主要是含氢基团(C-H,N-H,O-H)的倍频与合频吸收,其结果直接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分子官能团及分子状态有关。  (谢曼曼 战楠)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