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地下工厂 地上花园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3-03

  地下工厂 地上花园

  ——甘肃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绿色矿山建设纪实

  ◎  尚荣 高旭

  金徽,逐绿而行,因绿而兴。

  冬春之交,笔者来到甘肃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徽股份”)所在地,只见这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四面翠山环绕,厂区绿化五彩缤纷,建筑依山布局。静谧的大山里,听不到传统矿山开采的机械轰鸣,看不到开采后山体的伤痕累累和矿石破碎的粉尘弥漫,仿佛置身于一座森林公园之中。

  理念 打造一流绿色矿山

  矿产的开发生产,历来都和污染、生态这些词汇挂钩。如何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护好环境,是一个难题,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焦点问题。

  “2011年,金徽股份在建矿之初,就确定了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即不仅要改变矿业发展方式,更要改变人们对传统矿山的看法;不仅要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更要找回全社会对矿山企业的尊重和应有的尊严,推动矿山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金徽股份董事长张斌表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金徽股份从规划、考察到投资,再到设计、建设、设备选型,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高标准一次建成,避免今后打补丁”。

  2013年初,金徽股份与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组建开发团队,先后到国内外20多家知名矿山和设备制造厂家考察学习,借鉴世界一流矿山企业的经验,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矿山整体设计。经过多年发展,金徽股份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除了绿色矿区的“生态功夫”、美丽景区的“形象功夫”,金徽股份更加注重技术层面的“硬核实力”。

  金徽股份通过设立研究院,建立协同创新基地,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和技术研发中心等一系列举措,先后累计投入科研经费2.19亿元,在探、采、选、安全、生态修复等方面坚持科技创新,开展研发项目60余项,不断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构建新质生产力赋能发展。

  采选是矿山企业的核心,也是最能体现新质生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金徽股份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先进的技术工艺,采用主平硐+竖井联合开拓方式、充填采矿回采法,以及先进的‘电位调控’浮选工艺和高效药剂方案,使铅、锌、银选矿综合回收率指标明显高于行业标准。”金徽股份副总经理窦平介绍,尾矿库的废砂经加工后被重新注入井下采空区,有效避免了地表塌陷,延长了尾矿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开发过程中矿山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选用先进装备和工艺,实现了采选和充填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采选过程控制达到可视化、信息化、数字化;重点部位安装了位移监测、声光报警系统全方位对高陡边坡、护坡挡墙实行24小时监控,将矿山生产逐步转变为智慧、生态兼备的“绿色工厂”。

  双赢 经济与生态效益统一

  来到金徽矿区山顶的停机坪观景台,整个矿山风景尽收眼底,除了员工公寓、培训中心、员工活动中心、全封闭的选矿厂房等建筑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工业痕迹。企业植绿于心,还绿于山,坚持增绿、护绿协同,工业建筑与矿区环境融为一体,“生态之绿”成为最鲜亮底色。

  截至2023年底,矿区累计完成土地复垦68.24公顷。矿区扰动土治理率达到96.1%,水土流失总治理率达到93.9%,土壤流失控制比例达到0.93,拦渣率达到98%,林草植被恢复率达到98.8%,林草覆盖率达到68%,6项指标全部超过设计要求;地形地貌恢复率达到90%以上,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9%。矿区还配置专用洒水车定时洒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2.5%。

  金徽股份作为“国家AAAA级工业旅游景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已被徽县列入“一区一线两圈多村”县域文旅发展优势线路,服务构建“大景区+全域游”格局,每年接待游客2万多人次。

  同时,矿山坚持资源节约集约综合利用,在复杂难采选铅锌矿资源高效回收、选矿废水循环利用、尾矿综合利用、井下采空区治理、隐患闭环管理等方面攻克了多项行业难题。金徽股份自生产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减轻了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张斌表示,未来,金徽股份将积极开拓创新,做强做大,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