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面对面 | 科技赋能,让大宗固废变财富

中国矿业报 评论 2025-03-04

  科技赋能,让大宗固废变财富

  ——访重庆治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董洛玮

  ◎  首席记者 王琼杰

  在这里,所有大宗固废均可“通吃”,无论是尾矿废渣、建筑垃圾,或是工程弃土、渣土和淤泥,都有“用武之地”、皆为“有用之才”。近日,中国矿业报记者在重庆治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惊喜地看到,原本因侵占耕地、污染环境而被视为沉重包袱的大宗固废,因资源化利用变成了财富。

  “我们通过对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包括建筑垃圾在内的各种大宗固废的处理能力。目前,公司年处理各类固废能力达10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9%以上。”该公司总裁董洛玮表示。

  顺势而为瞄准固废产业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各类大宗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迎来了春天,国务院及多家部委相继发文,要加快推进“无废城市”“无废矿山”建设,并鼓励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

  “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土壤修复和集新型环保材料资源化再利用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环保科技型企业,近年来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固废综合利用的契机,专注于固废再生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拥有了从研发、生产、施工方案设计到施工指导的整体解决方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绿色低碳环保材料。”董洛玮介绍。

  然而,要想实现固废的综合利用并非易事。我国固废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既有尾矿、石粉、粉煤灰、赤泥、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也有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渣土、盾构渣等一般性建筑固废,如何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废选择不同的利用路径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对各类大宗固废的综合研究和应用施工试验表明,利用工程弃土、渣土、淤泥、盾构土、厂矿废渣等固废加工的新材料完全可以替代碎石、砾石、河沙等,以满足各种客户的不同需求。新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环保性、安全性,符合国家绿色节能环保方针政策及相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董洛玮介绍。

  科学合理的加工流程是固废资源化利用的关键一环。据了解,该公司首先对固废进行分类,在确保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均能得到妥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破碎线和筛分系统进行预处理,最后再根据后端市场的需求,加工生产为市政系列砖、陶粒混凝土、再生水稳层等再生产品进行销售。

  核心技术助推固废利用产业化

  核心技术是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基础。该公司通过多年来的科技攻关,目前已经拥有了多项固废综合利用核心技术,为推进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奠定了基础。

  “公司与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功能材料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大宗固废资源化利用联合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双方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运营等方面优势,共同推进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落地,目前已有20余项发明专利,能够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董洛玮介绍,在当前公司的水稳材料产品中,主要运用了胶凝材料方面的技术,而破碎线中则主要运用了创新性的破碎工艺方式,能够破碎出不同粒径大小的再生材料,方便运用到公司不同产品的制作中。

  据了解,为了加大固废在建材领域的应用力度,该公司还设计制造了自动砌块化生产线,可适用于高强优质的混凝土砌块、海绵城市专业透水砖、路沿石、坡堤砖等混凝土制品生产。 “该生产线通过调整配比,可适应建筑垃圾、渣土、粉煤灰等多种制品的生产。”董洛玮说。

  谈到目前该公司利用固废研发生产的再生产品时,董洛玮说:“一是水稳材料,主要应用在各种市政道路和园区道路的水稳层中,因为具备性价比更高的优势,同时又有符合标准的抗压强度和水稳系数,所以公司目前与多家企业等达成合作,做出了许多让顾客满意的项目;二是再生混合级配碎石和再生石粉,主要用于建设基础、道路基础回填和城市道路管道回填。再生产品类型丰富多样,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还有效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据了解,目前,该公司还拥有改性脱水土壤调和剂、修道改良土壤结构的复合制剂、土壤内金属成分去除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针对各类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研制出的固化剂产品,均是采用纳米技术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这些新材料无毒、无害、无污染,可直接用于各类土体中,土壤颗粒与黏土矿物反应生成凝胶物质,使土料固化,具有很强的抗裂抗压性、防水性和持久稳定性。”董洛玮表示。

  科技赋能推进固废利用产业升级换代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当前形势下,科技创新对企业至关重要。它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助其开发新产品、优化服务,还能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科技创新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智能化产品的需求。”谈起科技创新的作用,董洛玮表示。

  据了解,该公司十分注重科技创新,组建了专业的技术团队,着力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以最新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佳的质量回报社会,研发和生产的土固岩材料等多项技术和产品,已在全国多个省市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为实现科技创新,我们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和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材料研究所进行合作,积极研发新技术和新工艺,共同探索政产学研用新模式,通过深度合作推进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落地,打造一流的砂石行业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与工艺验证中心。同时与重庆交通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我们积极寻求与高校、研究机构或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浙江大学联合建立的研发中心及与中国节能集团合作成立的环保研究所,在院士的领衔下,现已有科研人员24人,科技创新能力大大增强。此外,我们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速推进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董洛玮说。

  “我们要用好当前政策红利,以建设‘无废城市’‘无废矿山’为己任,以还子孙后代‘绿水青山’‘金山银山’为目标,继续深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领域,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争做国内大宗固废‘变废为宝’的引领者、‘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者。”董洛玮表示。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条评论

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