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正文

高效有序推进 实现重点突破

中国矿业报 0评论 2023-02-20

  ——关于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的几点思考

1.jpg

  ◎  潘仲芳

  笔者作为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参与者,在系统梳理与总结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体会,就组织实施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8.png

  统一步调   有效推进

  统筹协调: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工作周期长、资金渠道多元、工作内容多维、目标任务重,是一项难度大的复杂工程。要高效、有序地推进该项工作,统筹协调显得十分重要。中央财政资金部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部分资金转移支付由各省厅负责安排,加上社会资本,经费来源有以上这三种渠道。一般来说,经费来源支配项目设置,三者之间如何统筹协调值得探讨。行业、部门、单位、专业之间在工作部署、项目设置、经费统筹、外部环境、资料共享、互通往来等方面应由项目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做到步调一致,才能高效、有序推进,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统一部署:当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各省厅局所属单位、院校及相关行业部门都在编制各自的找矿行动部署方案,不同单位之间又有横向联合,参与单位众多,势必会出现同一成矿区带、同一矿区、同一矿种不同单位同时立项,难免出现重复部署问题。另外,各项目承担单位对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重要矿山深边部区(以下简称四区)和战略性矿产、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矿产、危机矿产、大宗矿产(以下简称四类矿产)的涵义理解程度不一。各家根据各自掌握的资料和理解自行认定,难免会出现工作程度高、找矿潜力小、矿业权密布的地区反复部署,导致找矿无进展而浪费资源的问题。反之,对某些优势矿种且具找矿潜力的地区没有部署安排,出现漏矿种、空区位的现象等。因此,由项目管理部门组织上下对接、统一部署十分必要。

  统管全程:对项目进行全程管理是确保成果质量的重要环节,包括:组织协调、立项论证、设计审查、质量检查、野外验收、成果评审、月季年报、工作进度、各类报表汇总上报等。只有统管好全过程,才能高效、高质量推进该项工作。

  优化路线 实现突破

  精准选区:选区合理与否是实施找矿突破关键性的第一步。项目选区应先优选成矿区带。成矿区带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地质志和矿产志的成果,在全国Ⅳ级成矿带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各省份划分的Ⅴ级成矿区或矿集区、大型资源基地、最小预测区等,按四区划分原则优选部署。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提出:“对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区,由国家投资进行重点勘探,找到后用于战略储备”,为选区提供了更大空间,要充分把握这个机会。项目设置应优先考虑新区位、新层系、新类型、新矿种、新深度等要素,重点突出四类矿产的找矿勘查。选区前的资料收集和预研究是重要的一环,要做到精准选区,为实现“老区增储、新区突破、优化格局”的目标打下基础。

  方法手段:选区确定后,选择有效的找矿方法手段是实现找矿突破的重要环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找矿进入“攻深找盲”阶段,运用物探+化探+钻探+地质等综合手段是必经之路。要加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有效性研究,针对不同矿种、不同矿床类型、不同成矿作用、不同矿种实施不同的探测技术方法;由于物探测深成果反演具多解性,物探人员必须与地质人员紧密配合,以提升推断成果的可信度,为深部验证提供依据。运用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时,应避免简单的异常重现,即不同比例尺、不同采样介质的重复扫面采样,从1∶20万水系异常到1∶5万水系异常,到1∶1万土壤异常,再到原生晕剖面异常。多次异常重现后再布置槽探揭露,造成野外工作周期长、进度慢、成本高。建议针对1∶5万水系异常,结合成矿地质条件,采取灵活的、符合测区实际的手段(如原生晕剖面+槽探、或土壤测量+槽探)开展异常查证;已开展深部验证的矿区应注重钻孔岩心原生晕对找盲矿的指示作用的研究。

  要实现“攻深找盲”的找矿突破,钻探是不可或缺的手段。钻探工作量应作为刚性指标予以确保,否则难以完成找矿目标任务。随着探矿深度的加大(1000米以深),特别是内生矿产多与断裂构造和岩体有关,矿体产状多为陡倾斜,对钻探设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以定向钻探技术(天顶角<70度的斜孔)、复杂地层取心技术(破碎带取心)更受欢迎。勘探技术部门要开展新型关键钻探技术与装备研发,为新一轮战略性矿产国内找矿行动提供适用、高效、绿色、智能的钻探技术装备支撑。另一方面,近些年来,由于找矿勘查投入不足,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锐减,设备老化,队伍不稳定,难以承担找矿行动所匹配的钻探工作量,亟待尽快建实建强钻探施工队伍,确保高质量按时完成钻探施工任务。  

  基础调查:之前的基础调查工作多以图幅+专题形式进行部署,即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下简称:区调)加专题,或1∶5万矿产地质调查(以下简称:矿调)加矿产评价。在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部署1∶5万图幅时,首先应及时更新1∶5万工作程度图(包括区调和矿调),以避免重复布置。为支撑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部署的1∶5万区调任务书,应针对性地强调加强构造、含矿建造、含矿岩系、岩相古地理、含矿地质体等方面的研究。以往工作在上述方面较薄弱,要消除断裂构造“三无”(无产状、无性质、无特征描述)等现象,提高区调图幅质量。建议将1∶5万矿调与找矿评价项目“脱钩”。之前的找矿评价与1∶5万矿调梱绑为一个项目,多数找矿评价区周边已完成了1∶5万矿调工作,被迫无奈,只能布置在未开展矿调、找矿潜力不明、大片第四系分布区。同一项目两者相距甚远、互不关联、管理不便、成本增高、经费分散、成果平平。

  综合研究:各项目承担单位应抽调找矿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成立综合研究组,主要负责与找矿评价相关的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制等工作。开展矿床富集规律、找矿标志、矿体空间分布、形态产状、侧伏规律、含矿构造、含矿地质体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还应根据矿区工作进展和钻孔验证进展情况,动态跟踪、及时更新资料,为找矿突破提供指导等。

  多措并举 确保成果

  组织措施: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大区中心-各省不同层级的项目承担单位应指派分管领导或业务部门直接负责此项工作,并由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组建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时应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组建专家指导团队负责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确保工作质量。

  协同联动: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项目牵头单位与相关行业部门、科研院所、行业高校、地勘单位、矿山企业等联合组队、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攻坚克难,在成矿理论、勘查技术、找矿方法、攻深找盲、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另一方面,中国地调局、自然资源部勘查技术指导中心、大区中心与各省厅局、院校及相关行业部门以项目为纽带,推进部省协同、央-地对接、多方联动,推进项目全过程管理,确保找矿行动推进高效、成果高质。

  保障措施:修订绩效考评办法和激励机制,对找矿成果突出、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重奖。对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管理部门应大力提供满足工作需要的人、财、物力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改进、完善野外生产安全保障、保密措施,确保找矿行动有效推进。

  成果集成 提质升级

  由于大多数成矿区带跨省、跨区,按照属地化实施和管理原则,项目分别由不同省、不同大区、不同行业部门的不同单位承担,珍贵的、最新的第一手资料散装在各承担单位,找矿成果分散在各矿区的局部点位上,形不成突破性成果。加之,参与单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各自习惯本行业的规范要求和图式图例,成果表达形式不尽统一,成果集成显得十分必要。

  成果整装建议以Ⅳ级成矿区带为单元和单矿种两种形式进行集成,在项目总体部署时应设置相应的成果集成工作内容。省内的由各省相关单位负责集成、跨省的由各大区中心负责集成、跨区的由相关大区中心、省共同协商、分工负责集成。在首席科学家的指导下,各省、大区中心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积极配合,成果资料共享,统一图式图例、统一报告提纲、统一规程规范、统一附图附表等,提高报告质量,升级找矿成果。

  (作者系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分享到微信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000